自留地。高冷的逗比。

一默如雷


《故园风雨后》

 

——既然你没有宗教信仰,你生活的目又是什么呢?

——我想要回顾一生然后说我确实活过一遭。我没有放弃生活,我尝试过挣扎,我很快乐。

 

查尔斯来自帕丁顿一个没落的中产阶级家庭,机缘巧合结识爵士塞巴斯蒂安,被他带着接触一个遥不可及的庄园,这里仿佛另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浪漫又璀璨,充满了艺术与爱。那些是纯粹的美好,又柔软又明亮,令人不由自主小心翼翼的珍视起来,牵扯任何世俗与责任都会破坏这美。

这与查尔斯迫不及待想要摆脱的陈旧的、健忘的父亲恰恰相反的世界。于是他沉溺其中,与塞巴斯蒂安保持着“英式友谊”每日一同饮酒嬉戏,并结识了塞巴斯蒂安的妹妹茱莉亚,仿佛故园的夏天永远不会结束。

直到这个庄园的女主人——塞巴斯蒂安的母亲玛琪梅因夫人归来。 这位夫人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精明高贵,扬着脖颈,要求子女生活在严苛的教义之下。随着故事深入,可以得知这位夫人的思想控制着整个家的全部,并不仅仅是外在的控制,更是深深植入思想中,成为“良知”般的典范。令他们像提线木偶一般,做出既定的动作,朝着规划好的人生列队前行。而任何自我生出的意识,若是与之相悖,便是罪恶。便使他们内心挣扎,备受煎熬。他们的父亲受不了逃离去了意大利,并与另一名女子相伴,而这位女子同样也是天主教徒,却与玛琪梅因夫人不同,她温和洒脱,笑言意大利没有那么多罪恶,随心所欲做想做的事,然后再去告解。

原来这就是塞巴斯蒂安抗拒查尔斯与自己家族人接触的原因,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不论好坏,查尔斯终究是从原本的无神论者,在最后虽在逃避,却开始怀有敬畏与信仰。

信仰究竟是好是坏呢?有些信条令人规范向好,有些信条却是一种对人性的污蔑束缚。

查尔斯在威尼斯与茱莉亚互生情愫,被塞巴斯蒂安撞见,回到英国后他开始酗酒放浪形骸,最终逃离,定居摩洛哥。而茱莉亚也被迫与一名天主教徒订婚,嫁做他人之妇。

绕了一大圈查尔斯最终因为宗教原因被这个家族拒之门外。他娶了另一位欣赏他画作的淑女,并凭借自己对艺术独到的见解取得成功,成为伦敦炙手可热的名贵。

命运弄人,在游轮上遇到茱莉亚,他决意回到故园从茱莉亚丈夫手里拿回曾经憧憬、渴望,成为执念的初心。

再次回到故园,玛琪梅因夫人已经去世,塞巴斯蒂安也早已不在。而那些教义、观念与“良知”已经成为这个家族人不可违抗的血肉灵魂,玛琪梅因夫人仍存在于每块砖木,每块石板之中,她便是故园本身。最终连早已逃离的父亲也在死前回归故园,划着十字咽下最后一口气。

目睹这一切的查尔斯恍然发现,他无法拯救茱莉亚,她的观念已无法改变,他们的关系对她而言是永远的罪,而他对此无能为力。

查尔斯毫无疑问是位才华横溢并且野心勃勃的青年,他内心的渴望深不可测,隐藏在平静无波的面容之下。

他想要的是什么?是名望?是地位?是财富?是爱情?是艺术?是故园的风景?是遥不可及的上流社会?还是那个永远不会结束的夏天?

查尔斯作为一位艺术家,是自由的,他想要的太多,而茱莉亚被束缚在故园、束缚在上帝之门内,无法追随他而去。所以他们最终也没能厮守一生。

故事的最后,发生战争,信仰轰塌,查尔斯却反而从中看到一丝信仰之光。

《故园风雨后》是一部充斥着浪漫主义与宗教色彩的电影,风景优美,画面饱满激情,音乐平滑的如同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一般,优雅而克制,或有一丝礼貌的疏离感,不会喧宾夺主催着你沉入高潮的感动之中。其中人物各有特色,除去男女主角之外,玛琪梅因夫人与她的儿子塞巴斯蒂安沉默的较量真是令人难以忘怀。信仰究竟是什么呢?我想,所谓的信仰并非是宗教神佛,而是人类思考、选择、认定正确的思想、观念、精神,是你认知世界探索的发展过程,是底气是力量是甘愿为之牺牲的东西。玛琪梅因夫人信仰天主,塞巴斯蒂安信仰自由与爱情,他们各自为自己的信仰坚持,这本身并没有过错,错在信仰不该成为强迫他人的借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是不同的思想选择了不同的信仰,每个不伤害任何人,愿为之咬牙坚持、遍体鳞伤抗争的信仰,都应当获得尊重。

塞巴斯蒂安最后一个画面是在摩洛哥的医院,查尔斯与他相谈后离开,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点。塞巴斯蒂安坐在那里,半仰着侧脸,平稳安详。

也许这就是真诚的信仰该有的模样,没有强迫没有伤害,安静有力,温暖每个受难人的心。

 

End


评论
热度(6)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谜·宫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