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留地。高冷的逗比。

我也曾向往阳光

《寄生虫》

从下面往上爬,需要经过几代的奋斗?

故事在住在半地下室的基泽一家四口和豪宅的朴先生一家四口之间展开,机缘巧合下基泽的儿子基宇经朋友介绍获得朴先生女儿英语家教的工作,基泽一家人紧紧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欺瞒哄骗各种方法获得信任,依次混入,仿佛寄生虫般依附在朴先生家。随后发生各种令人惊奇乃至荒唐的事情。

近来韩国电影越发成熟,从《恶人传》到《寄生虫》,一个本身就是有思考有深度的故事,加上松弛有度的节奏把控,诙谐有趣的叙事方式,计划顺利实施时欢快的交响乐,暴雨那段镜头语言,以及石头和气味等各种意向更是让人看出导演想要表达更多的东西。而故事秉承现实主义,在真实、夸张到荒诞中逐步提升,却并不会令人出戏,这其中更多是对人物拿捏的恰到好处,就像雯光死前说的,“忠淑姐本来是个好人,她却踢了我一脚。”不禁令人感叹,人性便是如此,好坏并非对立,而是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她是好人,也是坏人,她真情实感为害雯光失去工作愧疚担心,也可以为保住自己的秘密痛下狠手。人本身就是很复杂,很多面的集合体,这样一来人物便立起来,他的所作所为便更有说服力,观众也更容易代入其中共情了。这样一个成熟的作品实在想不到还会有什么可能得低分了,简直是为商业片开创新思路。

看完影片确实为其折服,不禁思考,基泽一家代表的底层人民确实失去很多机会和权利,他们如果时运不济,那么即使勤奋也并无法挣得光明的未来。而朴先生一家也是自食其力获得的幸福。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资本更易获得资本,而苦苦挣扎的底层人民却越发生活不下去,如此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更带来人心理上的变化。放弃挣扎甘于生活在地下的男人,单纯善良的朴太太,人们在面对生活时的选择和决定也更耐人询问。

那么又究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影片并未给我们一个答案。只是用一场冲突将影片推向高潮。除了诉诸暴力,难道没有其他的方式了吗?也许因为这是要整个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没有人能够独自解答,也更无法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吧。所以面对如此无助又憋屈的时刻,更多是需要一个发泄,这样才能继续挣扎着活下去。像是对着天空挥舞拳头,对世间不公充满愤怒,但无力又悲哀。

我也曾向往阳光。

如今呢?


评论

© 谜·宫 | Powered by LOFTER